查看原文
其他

【腊八】佛陀在菩提树下成佛——恭迎释迦牟尼佛成道日

2017-01-05 行愿法师 行愿法师

南無本师释迦牟尼佛(三称)



粥有十利,

饶益行人。

果报无边,

究竟常乐!

  ——粥偈

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(1月5日),为汉传佛教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日,中国民间又称“腊八节”。 在节日,若人戒杀、戒淫、食素、施食、供养、布施、诵经、念佛、印经等做诸多善事,其功德比平日行相同善法所得功德增加百千万倍。请大众依教奉行,获福无量,趋向生死解脱!

本师释迦牟尼佛是欲界色界无色界——三界导师,娑婆世界的教主。据、记载:释迦牟尼佛为贤劫第四尊佛。

大约公元前六世纪,世尊降生于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宫,父亲净饭王,母亲摩耶夫人,太子名为乔达摩·悉达多。游四门见生老病死,感生命无常,舍弃王位、妻儿,夜半踰城出家,至雪山六年苦行。



一、佛陀成道是那一天?     

1、北传佛教的说法

关于释尊成道日,佛教各部经论说法不同。《长阿含经》、《因果经》作二月八日;《俱舍论疏》、《佛祖统纪》取二月八日之说。由于古代历法不同,如周历就比夏历(现在的农历)早两个月,因周历以建子之月(夏历十一月)为岁首,所以经中的二月八日以我们现在所用的农历计,即为十二月初八。自宋代起,佛教就以腊八日来纪念释尊成道。因此,腊八节吃腊八粥是佛教在中国本土化形成的一个佛教节日。

2、南传佛教的说法

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一般认为释迦牟尼佛诞辰、成道、涅槃都在五月月圆日,并于这一天举行浴佛等盛大纪念活动。


 

二、释尊在菩提树下如何证悟的?

关于释尊在菩提树下修行证悟成佛的问题,1990年笔者出家阅读大乘佛教很多文章都简单笼统说在菩提树下成佛。

到底悉达多太子是如何成佛的?其禅观修持是什么?为了查找佛陀证悟的禅观修持资料,笔者开始阅读《新修大正藏》、《南传大藏经》。后来,留学澳洲有因缘常去国际禅坐中心修习毗婆舍那(止观)。之后,为专注修习止观,又去缅甸帕奥禅林学习《清净道论》禅法。最后,根据佛教经典记载,笔者整理写成《看见佛陀在人间》,供养喜欢修习止观的有缘大众。



三、菩提树下成佛的禅观修持

1、舍弃苦行,入于圣道

   六年苦行期间,悉达多太子日食一麻一麦,形体枯萎、心身衰竭,始终未能解脱生死烦恼。太子思维省悟到苦行非了脱生死之因,因此太子离开苦行林。当时,五位侍者误认为太子退失道心舍他而去。太子舍弃苦行后,来到尼连禅河(梵Nairañjanā)沐浴并接受牧女乳糜供养。体力稍微恢复后,太子走到于菩提伽耶(Buddha-gayā)毕钵罗树(梵pippala)下,以吉祥草敷金刚座向东跏趺坐,端身正念入于禅定。

2释尊入第四禅除诸结使,自识宿命 

     据《增一阿含.八经· 增上品》卷23说:“尔时,贪欲意解,除诸恶法,有觉、有观,游志初禅。…二、三禅、四禅。尔时以清淨之心,除诸结使,得无所畏,自识宿命无数来变。我便自忆无数世事,或一生、二生、三、四、五生、十生、二十、三十、四十、五十、百生、千生、百千万生、成劫、败劫、无数成劫、无数败劫、无数成败之劫。”释尊入四禅,自知宿命。



3以二力故降伏魔众

      据《增一阿含·八经·火滅品》卷七说:以我有忍力、思维力故,便能降伏魔众,成无上正真之道,坐于道场。(注释1

4观十二因缘而成佛道

    据《长阿含·大本经》卷1说:菩萨逆顺观十二因缘,如实知,如实见已,即于座上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(注释2

5正观生死流转之因

    据《杂阿含》287经卷12说释尊正观:我忆宿命,未成正觉时,独一静处,专精禅思,作是念:何法有故老死有?何法緣故老死有?即正思惟,生如实无间等──生有故老死有,生缘故老死有。如是有、取、爱、受、触、六入处、名色,何法有故名色有?何法緣故名色有?即正思惟,如实无间等生──识有故名色有,识缘故有名色有。(注释3)我作是思维时,齐识而还,不能过彼(注释4):谓缘识〔有〕名色,缘名色〔有〕六入处,缘六入处〔有〕触,触缘〔有〕受,缘受〔有〕爱,缘爱〔有〕取,缘取〔有〕有,缘有〔有〕生,缘生〔有〕老病死、忧悲恼苦,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。这是佛陀如实正观生死流转的十二因缘,由此深知生死的由来。



6正观生死还灭之因 

     “我时作是念:何法无故〔则〕老死无?何法灭故老死灭?即正思维,生如实无间等──生无故老死无,生灭故老死灭。如是生、有、取、爱、受、触、六入处、名色、识、行广说。我复作是思维:何法无故行无?何法灭故行灭?即正思维,如实无间等──无明无故行无,无明灭故行灭;行灭故识灭,识灭故名色灭,名色灭故六入处灭,六入处灭故触灭,触灭故受灭,受灭故爱灭,爱灭故取灭,取灭故有灭,有灭故生灭,生灭故老病死、忧悲恼苦灭,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。这是释尊逆观十二因缘的思维教证。

7得古仙人道,成等正觉

我时作是念:我得古仙人道,古仙人径,古仙人道迹……谓八圣道:正见、正志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方便、正念、正定。我从彼道,见老病死(苦),老病死集,老病死灭,老病死灭道迹。见生、有、取、爱、受、触、六入处、名色、识、行、行集、行灭、行灭道迹。我于此法,自知、自觉,成等正觉。(注释5)释尊于菩提树下,深观四谛、十二因缘,经四十九日,于十二月八日黎明太子觉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圆满成佛,时年三十五岁(或说三十岁)。由此,毕钵罗树被称为菩提树(梵bodhivṛkṣa)。佛陀的成道,给一切众生带来解脱希望与光明。


 


三、腊八节与佛教的兴盛

腊八节在中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,腊八节,煮腊八粥、喝腊八粥是中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最讲究的习俗。中国中医认为:寒为阴邪,是冬季的主气,易伤人体阳气,这一阶段养生的关键是“养肾防寒”。在寒冷的冬季,吃清淡营养的腊八粥,可滋润胃气,生津滑喉。在腊八节这一天,全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,争奇竞巧,品种繁多。

自从故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,“腊八”成为佛教的盛大节日之一。人们根据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故事,用香谷、果实等煮粥供佛,称“腊八粥”。目前,世界各地的佛教徒在腊八节时,把佛寺的腊八粥赠送给善男信女们,布施结缘利益大众,故腊八粥又有“佛粥、福寿粥”之称。南宋诗人陆游诗云:“今朝佛粥更相馈,反觉江村节物新。”


四、粥有十利,绕益行人

粥有十利,出《摩诃僧祇律》。佛住舍卫城时,难陀母作食。先饭比丘,然后自食。复作釜饭,逼上饭汁自饮。即觉身内风除,宿食顿消。由是多水少米合煎,复用胡椒荜茇调和,以奉世尊。由是佛听比丘。从今日后,许食粥,有十种利。时,世尊即说偈曰:持戒清净人所奉,恭敬随时以粥施。十利饶益于行者,色力寿乐辞清辩。宿食风除饥渴肖,是名为药佛陀说。欲生人天常受乐。应当以粥施众僧。

1、资色,吃粥有益于身体,能够让人的面容丰满有光泽。

2、增力,吃粥能够滋补羸弱的身体,增长气力。

3、益寿,吃粥能够补养人体的所需,增加寿命。

4、安乐,吃粥能够促朝进身体清净柔软,这是让人能够体会安乐的饮食。

5、辩说,吃粥有利于滋润喉吻,对人论法议经有帮助。

6、除风,吃粥能够调和身体,上下通利,并且消除风寒。

7、消宿食,吃粥能够温暖人的脾胃,帮助人消化掉胃中的积食。

8、辞清,吃粥的人,气息没有凝滞的现象,说话的声音清晰,昂扬。

9、除饥,吃粥能够充实人的口腹,让饥饿感马上消失。

10、消渴,吃粥能够让人喉吻沾润,让干渴的感觉得以消除。



五、佛陀成道的意义与腊八粥

通过学习佛经记载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圆满成佛的禅观修持,我们清楚地看到佛陀在人间成佛,给一切众生带来希望与解脱的光明。自佛教传入中国后,经过二千多年岁月的洗礼,佛教与中国文化相融合,已经完全本土化。如今,大乘佛教佛陀成道日,是全世界华人佛教徒的腊八节,这是令人欢喜赞叹的事。

笔者提醒:当我们喝着腊八粥时,别忘了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圆满成佛的禅观修持,这才是佛教徒过腊八节的核心意义所在。

纪念佛陀成道日,就是为了一切众生趋向生死解脱,达证涅槃圣道。遗憾的是,现在有些人为了经济利益,一味只推广吃腊八粥,把出世的佛教修行主题变成了世俗的养身问题,从根本上忘却了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的修道法义。

希望具有正见的佛弟子,大力宣传让民众明白,佛陀成道日的根本意义是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,而不是单纯吃营养丰富的腊八粥。对于认真修行者来说,吃粥的目的是为了让色身利益修行之用,趋向生死的解脱,不再轮回!

最后,我深深地祈愿:

祈愿佛陀正法久住,僧伽和合!

祈愿众生体解佛陀正法,离苦得乐!

           释行愿 2017.1.5



注释:

(1)(CBETA, T02, no. 125, p. 580, b28-c4)

(2)(CBETA, T01, no. 1, p. 7,c6-8)

(3)《杂阿含.288经》卷12:“尊者摩诃拘絺罗答言:今当说譬,如智者因譬得解。譬如三芦立於空地,展转相依,而得竖立。若去其一,二亦不立。若去其二,一亦不立。展转相依,而得竖立。识缘名色,亦复如是,展转相依,而得生长。”(CBETA,T02, no. 99, p.81,b4-8)

(4)印顺导师《唯识学探源》(p.17-p.19):进一步观察:名色要从识而有,所以说‘识缘名色’。但识也还要依托名色才能存在,所以又说‘名色缘识’。识与名色,相依相缘而存

在;《杂阿含经》(卷一二二八八经)曾用束芦的比喻,说明它的相互依存性:‘譬如三芦立于空地,展转相依而得竖立。若去其一,二亦不立;若去其二,一亦不立;展转相依而得竖立。识缘名色,亦复如是,展转相依而得生长。’识与名色的相互依存关系,不是站在认识论的立场,说明有主观才有客观,有客观才有主观。依经文看来,释尊的本意,是从探索认识活动的根源,触发到生命相依相持而存在的见地。名色,确乎可以概括內外一切的物质与精神,概括认识的一切对象,但经中每用它代表有情身心组织的全体。

(5)(CBETA, T02, no. 99, p. 80,b25-p. 81, a4)

(6)关于释尊降魔、成道的经过《阿含经·罗摩经》卷五十六、《修行本起经·六年勤苦品》卷下及《修行本起经·降魔品》、《佛本行集经》卷二十六至卷三十都有记载。

读后感,请在文章下面关注后留言。
相关阅读:

新年寄语:冰雪大地上播种的痴汉

【护教】割裂党群关系,佛协摧毁佛寺——宝应县静修庵惹了“城改肥缺”还是“官商勾结”?

【问道】身归清净域, 心老白云乡

【财富】积聚皆销散,财富五家有

求生天国与往生净土

【护教】惊闻雪峰僧众被打伤,天下佛子同感叹!

《成佛之道》——生命危及时,别抓烂草当救生圈

《看见佛陀在人间》——佛初转法轮,三宝在人间

夜夜平安,日日好日——圣诞节与佛教徒有关吗?

【上帝与佛陀】上帝爱世人——爱到怎样的程度?

纯圆独妙创天台,真狮子吼祈再来——恭逢天台智者大师圆寂纪念日

《成佛之道》—究竟皈依处,三宝最吉祥

大乘佛法的深智大行

【看见佛陀在人间】—佛说四圣谛,导向苦止息

《印度佛教思想史》初期大乘佛经是如何流布的?

慈心遍法界,善意满人间 ——《慈经Mettà Suttaṃ》导读

【梵音】 《青莲华》——献给佛菩萨

【解读原著】大乘是佛说

十方佛净土,阿弥陀第一 ——恭迎阿弥陀佛圣诞!

【佛经导读】信愿行具足往生弥陀净土,花开见佛菩萨众倒驾慈航——《阿弥陀经》导读

印顺导师对佛法的研究抉择、治学态度与方法

【论坛】演说法义,供养师友

【法义】大乘佛经的“如是我闻”当如何理解?

【念师】涅槃巢凤忆恩师

【佛经导读】正直捨方便,但说无上道--《法华经·方便品》之一

九问周贵华:“完整教”与这个“无所不包教”有何区别?

【忆师】怀念恩师,感恩巢凤

【护教】人间佛教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使命

【看见佛陀在人间】—菩提树下,成就佛道

是谁在“灭”法? 评周贵华的伪佛教观——以神学信仰颠覆中国佛教根基

【看见佛陀在人间】—悉达多太子舍弃王宫出家苦行

“大乘是佛说”的一点思考

【看见佛陀在人间】—释迦菩萨从天上降生人间

【看见佛陀在人间】—未生人间前释迦菩萨在何处?

【护教】太虚大师《七众律仪不得逾越》,白衣岂能辱骂僧?

【怀念妙老】山门常衍,勿忘世上苦人多

“天神佛教”如何可能? ——兼谈周贵华先生的佛教观

谁是“狮子虫”? —评周贵华“释印顺佛教研究和佛学思想略观”一文

【看见佛陀在人间】佛陀在菩提树下成佛

【法义之辩】略议太虚大师批评印顺法师《印度之佛教》之真谛

【护教心得】海外居士回应:自称学生愚子的见解

【看见佛陀在人间】佛教在古印度的兴起

【译经】莫要误解汉译佛典经题中“佛说”这一译经体例

【無諍之辯】敬答『議印度佛教史』

【華雨香雲】我懷念大師

理性时代的善巧抉择——印顺法师的功德

反印顺法师的背后——再读周贵华先生论文

【问佛访道】诸佛世尊皆出人间

【维权护教】关于佛教义学会公开诋毁人间佛教事件的呼吁 一一致国宗局、中佛协、社科院的公开信

新华社公布新闻报道中的第一批禁用词

【警惕】坚决抵制原教旨主义思想在佛教中的兴起

【问佛访道】 三宝在人间,唯人能成佛

在“印顺导师舍利回归迎奉法会”上的致辞 国家宗教局副局长 蒋坚永

【礼敬僧宝】—《太虚大师年谱》编者附言

【佛学讲座】《成佛之道》纲要之一印度古文明与佛教的兴起

文殊菩萨德难量,恭迎文殊菩萨诞辰!

【云水随笔】 眼前时光

【护教维权】致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、纪委办公室的公开信

【评论荟萃】礼敬佛法僧——对辱骂僧宝者的处理方法

【评论荟萃】慈心三谏:停止煽动佛教内斗——关于周贵华教授《释印顺佛教研究与佛学思想略观》的批判印顺导师论文

【评论荟萃】 冯定松就是昊国学宫宫主——长年致力诽谤佛教并发展“极端主义国学”

方法學上的惡劣示範——評如石法師〈大乘起源與開展之心理動力〉

【佛学论文】人间佛教思想的播种者——印顺法师

【佛學論文】印順導師的彌勒淨土思想

【评论荟萃】僧赞正法僧,住持正法城

【评论荟萃】仰面唾天,逆风扬尘

【佛经导读】东方医王大愿妙难量,护佑众生消灾降吉祥—《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》导读

【问佛访道】访庐山第一名寺,看海会寺真面目

【问佛访道】世界这么大,到庐山海会寺去逛逛(一)

 悲泪观音,为谁哭泣?——恭迎观音菩萨圣诞

 为考生祈愿文

【佛门礼仪】- 礼敬佛、法、僧三宝文

【佛门礼仪】--顶礼的深义

【佛门礼仪】- 皈依法会前的预备

【佛门礼仪】—皈依受戒的利益与功德

【佛门礼仪】礼敬佛宝的注意事项

【佛门礼仪】佛寺上香修持礼仪

【佛经导读】诸经中王—《妙法莲华经》

【佛经导读】化盲从信仰为智慧,从烦恼苦痛中解脱—《卡拉玛经》导读

  删增《法华》需结集,莫由己见随意添

【问佛访道】人生皈依处,三宝最吉祥

【问佛访道】致最爱的人——别再轮回了,我那长头发的女孩

【问佛访道】无尽感恩话千僧,罗汉应供须忍辱

【佛教导读】心地含佛种,百善孝为先——《地藏经》讲座

【佛学问答】请远离邪师,远离邪恶,避免伤害!

版权所有,请使用者尊重知识产权。欢迎转载,未经作者同意,不得更改,违者必究!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